世界最资讯丨【地评线】桂声网评:激活“沉睡”资源,“寸土”也能生“寸金”
(相关资料图)
经济的车轮高速旋转,与之配套的工业园区、企业用地、厂房扩容、仓储建设等不仅与土地资源密切相关,也牵动着经济的发展。一边是经济脉搏的强劲跳动,一边是建设用地的日趋紧张,如何走好经济规模扩容与土地资源有效利用的“平衡木”,无疑是新征程上各地需要答好的“必答题”。
近日,自然资源部认定258个县(市)为首批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(市),示范期为2023至2025年。围绕土地、矿产等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,各地不断加大创新实践力度,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,解锁了一个个土地节约利用的新场景。譬如,在江苏耕余村,当地通过组建村级经济联合体、引进企业投资等方式,将停产闲置的化学制品厂占地收购,经过重新规划建设、功能改造等,让“沉睡”的土地焕发新活力,吸引企业入驻,产生可观收入,实现了企业与地方的“双赢”。“零增地”迎来“大变样”,昔日的废弃厂房变成如今的新材料产业园,不变得是土地资源,变的是发展的新场景。这启示我们,只要科学合理开发利用好土地资源,“寸土”也能生“寸金”,小鱼池里也能养出大鱼来。
我国人口众多,发展体量大,土地资源尤其珍贵,科学合理用好建设用地,是高质量发展、可持续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。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,实施全面节约战略,推进各类资源节约集约利用。珍贵的土地资源由“废”变“活”,关键在思路的革新、理念的“破冰”。山东齐河县建立摸底数据库,对低效用地做到心中有数,对症下药盘活存量,让4000余亩低效用地“满血复活”;在广西,当地建立完善节约集约用地政策制度,将平均供地率、盘活存量土地、闲置土地处置任务纳入对设区市政府绩效考核指标,以政策创新倒逼土地应用尽用、发挥作用;在越来越多的地方,通过政府引导、企业参与,统一规划、统一设计、统一运营等方式,一改以往“摊大饼”的用地布局,将传统平面布局转变为立体布局,向空间挖潜力,向立体扩容量,实现了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。各地多措并举加快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,把土地资源的“好钢”用在促发展的“刀刃”上,这些好思路、好招法值得推广借鉴,形成更大的示范效应。
节约也是“创效”,集约也是提效。土地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,只有用实用到位,在总量管理、科学配置、全面节约、循环利用上不断闯出新路子,才能大幅降低消耗强度,走稳走实可持续发展的路子。首批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(市)中,土地资源类就有183个,超过总量的七成,释放出以示范带动土地资源节约、高效利用的强烈信号。可以预料,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,伴随着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的不断延伸和拓展,以及投资“马车”的快马加鞭,在未来一段时期里,各行各业用地需求仍比较大,面对新增空间有限的现实状况,盘活存量就显得格外重要。
减少“地耗”,推动“寸土”生“寸金”,这既是发展命题,亦是未来所系。“十四五”期间,我国立起了全国单位GDP建设用地使用面积下降15%左右的奋斗目标。实现新目标,各地也要像保护“大熊猫”一样呵护建设用地,把节约资源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、各领域,坚决杜绝寅吃卯粮,不合理利用,让每一寸土地资源都“地尽其用”,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和作用。(周军)
标签: